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2025年“馆校合作中小学教师科学教育实践能力提升培训”在成都举行

2025年“馆校合作中小学教师科学教育实践能力提升培训”在成都举行

2025-09-26 下午 3:44:54      来源:成都新闻网     编辑:温孺     浏览量: 5116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校内外科学教育深度融合,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和中国科协科普部指导下,由中国科技馆主办,四川科技馆承办的2025年“馆校合作中小学教师科学教育实践能……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校内外科学教育深度融合,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和中国科协科普部指导下,由中国科技馆主办,四川科技馆承办的2025年“馆校合作中小学教师科学教育实践能力提升培训”已于9月22日正式启动。本期培训主题为《基于科技馆科普资源的项目式课程开发》,活动全程直播、回放,全国中小学教师及教育工作者均可免费观看学习。

五天“集训”,打造科学教育“实战派”

本次培训聚焦“项目式学习”(PBL),旨在帮助一线教师掌握如何利用科技馆丰富的展教资源,设计出可操作、可推广、可评价的科学课程。课程内容层层递进:从“什么是项目式学习”到“如何设计课程”;从“科学教育工程实践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到“儿童科学教育的传统及当下课堂的创新挑战”;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操案例,堪称中小学科学教师的“进阶指南”。

值得一提的是,培训还以四川科技馆课程《小小福‘耳’摩斯》为案例,深入剖析项目式课程从策划到落地的全过程,为教师提供“拿来即用”的教学范本。

师资阵容“硬核”:科学家+教育专家强强联合

本次培训汇聚了国内科学教育领域的顶尖专家团队,“科学家+高校教授+一线名师”三重加持:唐立梅,浙江大学博士,中国首位兼具大洋深潜与南极科考经历的女科学家,用亲身经历讲述科学的魅力;李松林,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主讲项目式学习,为课程设计打下理论基础;辛旭,四川大学-剑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从历史视角解析儿童科学教育的演变与挑战;贺慧、张晓容等四川省正高级教师、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则聚焦一线教学,传授课程实施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战经验”。

此外,中国科技馆研究员朱幼文、四川师范大学团队刘冲、付积、李红梅等专家也围绕场馆资源开发、课程设计流程等主题授课,全方位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全程直播,惠及全国教师

本次培训虽为线下开展,但所有课程正通过直播形式向公众开放。无论你是身处城市重点校,还是偏远乡村小学,只要关注四川科技馆视频号,就能同步学习最前沿的科学教育理念与方法。

据活动负责人介绍,“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培训,让更多教师学会‘用好场馆资源’,让科学教育真正‘活’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 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分享到: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