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尚学白莲·心理筑垒”阅读思维提升暨心理团辅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尚学白莲·心理筑垒”阅读思维提升暨心理团辅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2025-09-01 下午 5:58:00      来源:成都新闻网     编辑:温孺     浏览量: 63744

“尚学白莲·心理筑垒”阅读思维提升暨心理团辅项目,是由成都市成华区人民政府白莲池街道办事处主办、成都悦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办的青少年公益心理服务项目。项目聚焦6-18岁青少年心理成长核心需求,以“提升情绪管……

“尚学白莲·心理筑垒”阅读思维提升暨心理团辅项目,是由成都市成华区人民政府白莲池街道办事处主办、成都悦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办的青少年公益心理服务项目。项目聚焦6-18岁青少年心理成长核心需求,以“提升情绪管理能力、社交能力、抗挫力,激发阅读兴趣”为目标,于2025年7月17日至8月23日在白莲池街道综合文体活动中心四楼开展,累计实施12期活动,服务覆盖青少年136人次,部分场次邀请家长协同参与(累计约8人次),形成“团体互动+亲子协同+沙盘实践”的特色服务模式,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构建“心理安全屏障”。

“尚学白莲·心理筑垒”阅读思维提升暨心理团辅助力孩子健康成长第1张

实施背景

当前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面临多重心理挑战:一方面,学业压力、人际冲突易引发焦虑、愤怒等情绪问题,部分青少年缺乏科学的情绪表达与调节方法;另一方面,独生子女家庭或快节奏生活下,青少年社交锻炼机会减少,存在社交回避、沟通不畅等问题,且对自我认知模糊,抗挫折能力较弱。

成都市成华区人民政府白莲池街道办事处关注到辖区青少年心理成长需求,联合成都悦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依托街道综合文体活动中心场地资源,策划实施“尚学白莲·心理筑垒”项目。项目以“公益免费”为原则,通过“阅读思维提升+心理团辅”双轨模式,将心理辅导融入体验式活动,旨在帮助青少年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掌握沟通技巧、学会情绪管理,同时激发阅读兴趣,填补辖区青少年专业心理服务空白,助力构建和谐社区成长环境。

实施过程

项目遵循“从联结到整合、从基础到进阶”的逻辑,分6个阶段推进12期活动,各阶段主题聚焦青少年心理成长关键维度,同时重点关注服务对象重复参与情况,通过稳定的团体互动强化心理成长效果。

阶段划分与核心内容

1.初始联结阶段(第1-2期):第1期以“建立联结与团体契约”为主题,通过“大风吹”热身游戏打破陌生感,“核桃密码相识活动”(视觉、触觉识别专属核桃)强化感官认知与同伴联结,最终集体签订“保密、尊重倾听、积极参与”等团体契约,明确行为边界。第2期聚焦“认识自我与他人”,新增“桃花朵朵开”抱团游戏欢迎新成员,核心活动“房树人绘画”引导青少年通过房屋、树木、自我形象的绘制,间接表达潜在心理状态,老师通过作品分享初步掌握孩子心理特征。

“尚学白莲·心理筑垒”阅读思维提升暨心理团辅助力孩子健康成长第2张

   2.沟通与情绪基础阶段(第3-4期):第3期以“沟通姿态”为主题,创新加入家长参与环节(12名学生+5位家长),通过“撕纸游戏”(单向指令vs双向互动的折纸差异)、“你说我画”(禁止提问vs允许澄清的绘图对比),让青少年理解有效沟通的核心要素;后续引入萨提娅五种沟通姿态,结合“计划度假”情景演练,改善亲子互动模式。第4期围绕“情绪表达与共情”,设计“情绪气象站”(天气图标匹配情绪)、“情绪接龙”(说出多元情绪词)、“角色互换共情训练”,帮助青少年认识情绪、理解他人感受。

“尚学白莲·心理筑垒”阅读思维提升暨心理团辅助力孩子健康成长第3张

3.冲突与社交深化阶段(第5-6期):第5期以“冲突解决策略”为主题,通过“松鼠与大树”游戏感受团体支持,核心环节“沙盘协作”(分组创作“理想人际场景”)引导青少年将“冲突”转化为“和解契机”。第6期聚焦“人际关系圈”,通过“三级进阶抓手指游戏”提升社交敏感度,“社会支持系统心理沙盘”呈现青少年社交心理画像,针对性引导讨论“健康依赖边界”“接纳社交不完美。

“尚学白莲·心理筑垒”阅读思维提升暨心理团辅助力孩子健康成长第4张

4.情绪管理进阶阶段(第7-8期):第7期以“情绪认知与觉察”为主题,通过“情绪猜猜看”(演绎情绪词)强化非语言情绪识别,“情绪沙盘”环节释放青少年攻击本能,引导其将攻击能量转化为建设行为。第8期聚焦“情绪调节策略”,家长全程参与,老师讲解“4-7-8呼吸法”“三件好事记录法”等调节方法,“情绪沙盘”中引导青少年兼顾自我与他人需求。

“尚学白莲·心理筑垒”阅读思维提升暨心理团辅助力孩子健康成长第5张

5.压力与焦虑应对阶段(第9-10期):第9期以“压力管理”为主题,通过“压力气球”游戏具象化压力特性,“打破压力气球”“压力圈绘制”帮助青少年梳理压力源、探索应对方法。 第10期聚焦“考试焦虑应对”,通过“焦虑温度计”明确焦虑程度,剖析焦虑根源,讲解7类干预策略,“焦虑沙盘”实现焦虑从“威胁”到“动力”的转化。

6.冲动控制与整合收尾阶段(第11-12期):第11期以“愤怒与冲动控制”为主题,通过“愤怒火山图”量化愤怒,讲解“五步制怒法”,“愤怒沙盘”引导青少年驾驭愤怒能量。第12期作为收官之作,通过“成长时间线回顾”梳理12期收获,“给未来的自己写信”明确成长目标,“掌印祝福”传递正向能量。

“尚学白莲·心理筑垒”阅读思维提升暨心理团辅助力孩子健康成长第6张

服务对象参与情况分析

值得关注的是,项目核心服务对象中9名青少年的参与频次与成长效果呈现显著关联。小佩、小雷、小溯3人参与10次及以上,实现了从“沉默回避”“情绪冲动”到“主动互动”“理性沟通”的深层蜕变。小佩从最初不敢参与集体活动,到收官时主动分享感悟、为同伴送上祝福;小雷从偶有攻击性举动,转变为主动帮扶害羞同学、为他人撰写压力缓解方法。参与5-6次的小雨、小汐等5名青少年,也在特定能力维度实现突破:小雨从表达不清想法,到能完整描述内心需求;小汐从仅能识别“开心”“生气”2种情绪,到可精准匹配“多云-有点烦”“沙尘暴-暴躁”等复杂情绪关联。

实施成效

青少年心理能力全面提升

情绪管理能力:83%参与成员(尤其是参与≥6次者)能准确说出“喜、怒、哀、惧、厌”5种基本情绪的作用,70%掌握“4-7-8呼吸法”“五步制怒法”等至少2种调节技巧,如小佩在第11期能通过“暂停-呼吸”自主平复愤怒,小汐能运用“天气比喻”精准表达复杂情绪。

社交沟通能力:重复参与成员的社交主动性显著增强,小雷从“攻击性互动”转变为“主动帮扶同伴”,小溯从“被动倾听”转变为“协调沙具摆放”;亲子沟通方面,参与家长反馈“孩子愿意主动分享学校事”“吵架时会用‘好好商量’的语气”,第3期、第8期亲子协作环节有效改善亲子互动模式。

“尚学白莲·心理筑垒”阅读思维提升暨心理团辅助力孩子健康成长第7张

抗挫与冲突解决能力:成员逐渐将“压力、冲突”视为成长契机,第5期沙盘活动中“河流连接分歧区域”、第10期“焦虑转化为考试动力”等案例,体现青少年从“对抗矛盾”到“主动解决”的转变;小雷、小雨等成员能在同伴压力事件中提供支持,如为同伴撰写压力缓解方法。

“尚学白莲·心理筑垒”阅读思维提升暨心理团辅助力孩子健康成长第8张

团体凝聚力与自我认同强化

项目形成以“小佩、小雷、小溯”为核心的稳定团体,成员间建立信任与友谊,多次在分享中提及“不害怕孤单”“有同伴支持”。通过“成长时间线”“未来书信”等环节,青少年梳理出清晰的成长轨迹,自我效能感显著提升,如小佩在第12期分享“以前不敢说话,现在觉得自己能做好”,小雷表示“知道怎么和同学好好相处了”。

“尚学白莲·心理筑垒”阅读思维提升暨心理团辅助力孩子健康成长第9张

社区与家庭支持氛围形成

社区层面:项目依托白莲池街道综合文体活动中心,打造了“青少年心理服务阵地”,累计服务136人次,填补了辖区青少年专业心理公益服务的空白,街道获得居民高度认可,为后续心理服务开展奠定基础。

家庭层面:家长对项目认可度达100%,每期均有家长主动询问“下期时间与内容”,87%参与家长表示“会将‘三件好事记录法’‘情绪调色盘’等方法融入家庭生活”,形成“团体干预+家庭延伸”的长效支持机制。

“尚学白莲·心理筑垒”阅读思维提升暨心理团辅助力孩子健康成长第10张

总结与反思

项目总结

模式创新:项目以“体验式活动”为核心,将“沙盘游戏”“角色扮演”“情绪隐喻”等心理学方法融入青少年易懂的形式,避免传统心理辅导的“说教感”,如“压力气球”“愤怒火山图”让抽象心理概念具象化,提升青少年参与度与理解度。

分层设计:从“初始联结”到“整合收尾”的6个阶段,以及“个体→人际→家庭”的服务延伸,符合青少年心理成长规律;针对不同参与频次的成员,通过“集体活动+个性化引导”(如对小佩的沉默给予耐心鼓励、对小雨的表达给予肯定),实现“全员提升+重点突破”。

协同联动:政府(街道办)提供场地与资源支持,社工机构负责专业服务实施,家长参与关键环节,形成“三方协同”的服务体系,既保证了项目的公益性与专业性,又延伸了服务效果。

反思与改进方向

服务对象留存率需提升:项目中部分成员参与次数较少(如小睿仅4次),主要原因是“时间冲突”“活动宣传覆盖不足”。后续可通过“提前1周发布活动预告”“建立成员沟通群及时提醒”“提供活动回放/资料包”等方式,降低参与门槛,提升留存率。

阅读思维提升维度需强化:项目虽以“阅读思维提升”为主题之一,但实际活动中阅读元素融入较少(仅部分环节提及“情绪词语”“故事分享”)。后续可增加“心理主题书单共读”“情绪故事创作”“阅读后的心理分享”等环节,实现“心理团辅”与“阅读提升”的深度融合,贴合项目核心目标。

长效跟踪机制待完善:项目收官后,对成员心理状态的跟踪缺乏系统规划。后续可建立“成员成长档案”,通过“每月1次线上回访”“季度线下沙龙”“年度成长分享会”,持续关注青少年心理变化,巩固项目成效,避免“活动结束后成长断层”。

家长参与深度可拓展:当前家长仅在第3期、第8期参与,且以“协助引导”为主。后续可增加“家长心理课堂”,讲解“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家庭情绪沟通技巧”,让家长从“活动参与者”转变为“青少年心理支持的长期提供者”,进一步强化家庭支持作用。

综上,“尚学白莲·心理筑垒”项目通过专业、系统的心理团辅服务,有效助力了辖区青少年心理成长,为社区青少年心理服务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后续需针对现存不足优化完善,推动项目从“阶段性服务”向“长效性支持”转变,更好地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 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分享到: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标注